天氣漸涼,冬至到來,12月22日是24節氣之一的「冬至」,古代人將冬至視為過年,吃湯圓象徵與親友團圓,也代表增加一歲,冬至也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的一天,有些家庭特別在這天吃水餃、餛飩,還有的人會特地起大早祭祀祖先,你知道多少冬至的知識呢?
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陰消陽長的轉捩點,以科學角度來說,冬至當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,所以在北半球的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天的白日短暫,夜晚漫長;冬至過後,日照逐漸北移,白天漸長,黑夜逐短,這就是古人所稱的「 冬至一陽生」。
不過,在沒有科學概念的古代,是如何定義冬至來臨呢?周朝時,古人就觀察到每年日照長短有固定週期,日影最長的那一天就是冬至,後來就將當日視為迎接陽氣的日子,並且定為「一年之始」,也因此有「 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這也是冬至堪稱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一天的原因。
而冬至還有個傳說是若冬至當日是出太陽的好天氣,農曆過年就會下雨,也就是俗諺說的「乾冬至,濕過年」。今年冬至是陽光露臉的好天氣,俗諺說「乾冬至,濕過年」,這項冬至傳說仍流傳至今,從歷史來比對,冬至和過年的天氣卻不一定和俗諺吻合,氣象專家李富城曾表示,受到台灣地形的影響,這句俗諺其實只適用於北部地區。
李富城進一步說明,該俗諺不適用於南部,南部受到中央山脈的阻擋,這個季節從10月開始到隔年5月,基本上不會下雨的。由於天氣變化多,因此俗諺不見得完全吻合,古人的智慧當參考就好。
而冬至是舉家團圓的日子,除了開心吃湯圓之餘,有些禁忌民俗專家建議民眾盡量不要碰觸,避免招來厄運。
- 吃湯圓避免「單數」:根據《民視》報導,民俗專家張旭初表示,吃湯圓盡量「成雙成對」,因為吃單數可能會增加落單的可能性,還有盡量吃白色與紅色湯圓,分別可招人緣與姻緣。
- 避免在外逗留:張旭初指出,冬至當天大約下午5、6點天色漸黑,陰氣會隨之變重,人的陽氣變弱,所以盡量不要在外逗留,早點回家;除此之外,當天在外避免身著全黑或全白的衣服。
- 冬至前後不宜結婚:在傳統禁忌中,結婚盡量避開「四立四至」,古人認為這是不吉的「四絕日」及「四離日」,其中就包含冬至。
而湯圓類型百百種,而且不論甜鹹,都是糯米製成,對腸胃疾病的民眾也有影響吃多了對腸胃都是一大負擔!過了冬至,接著是尾牙,也意味農曆春節即將到來!